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。
我们时常被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着,也许正在看一篇优质干货,就被一条擦边广告夺去注意力,然后一发不可收拾;每天都在更新的热搜不断刺激着我们的多巴胺,热点过时后留给我们的什么都没有;刷着一条条有用无用的朋友圈,不断窥探着别人的隐私,却忘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...
这之前我自己一直有一些自律方法,例如利用人升(一款非常不错的习惯养成 APP)将上网设置为限时的商品,完成一些任务才能购买等等,但效果不佳——一旦遇到一些吸引力极强的内容,很容易就超时了。
第一晚
我最后刷了一次 Twitter, QQ 空间, 朋友圈, 晚 20:00 开始了我的计划,此后的 7*24 小时,我将是与信息时代隔绝的孤岛。
我在我的手机上做了以下工作:
- 关闭数据网络和 WIFI,隐藏通知栏中打开数据和 WIFI 的开关
- 下载常用的 Keep 课程
- 将移动网络设置为 2G
- 卸载 QQ
- 每天屏幕时间限制为 2 小时
- 通过短信与朋友联系
电脑上:
- 将写代码要用的文档下载下来(使用这个离线文档聚合站)
- 将喜欢的音乐下载下来
- 打开飞行模式
- 把 vscode、一些依赖包更新到最新版本
接着我拿出 Kindle,看完了阿来的《尘埃落定》。
第一天
早上被闹钟叫醒,习惯性拿起手机,猛然想起已经没有网了。
于是我放下手机,拿起 Kindle,看周国平的散文。正好周老师在谈论”孤独”。
我发现手机里还有初中时搞 MOD 用的《铁锈战争》(一款类似红警的游戏,可单机)游戏安装包,没想到还能玩。这个五六年前由国外大神开发的游戏曾引起国内的 MOD 制作狂潮,界面简洁,没有如今某些游戏遍布的“多巴胺陷阱”以及吸金欲望。
练琴回来的时候,由于需要出示健康吗,我迅速打开网络,打开健康通,一进门立刻关闭网络,恢复如初。
由此可见,互联网的存在是合理且有益的,只是因为它无意中触到了人们的”多巴胺机制“,有时候才显得那么可怕。
回到家。用手环的运动功能出去跑了 20 分钟约 2KM. 然后开始撰写第一天的内容。
第二天
才第二天,戒断反应就开始出现了。开始发呆,焦虑...翻了翻硬盘里存的视频,不过看起来多少有点索然无味。
看来我确实是有网瘾了
想起朋友送的一款需要动手拼装的小房子还没拼,于是拿出来开始折腾,一大男人给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木板刷漆...一晚上就这么过去了。
第三天
第四天
看书,
第五天
7:00起
突然想起还有收音机这个